|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校區的認知神經科學教授,理察戴維森(Richard Davidson)前幾天來台灣演講,相信關心打坐與大腦關係的讀者應該都有去聽,可惜我不知道這個訊息,錯過了。 我最近才剛翻譯完他的新作《大腦的情緒生活》(The Emotional Life of your Brain)。這本書是他三十年來,研究情緒與大腦關係的力著,後半部是一連串的實驗,用功能性核磁共振儀來探討靜坐冥想的神經機制,這些實驗讓我們看到人的想法和意圖會改變他大腦某個區域的功能,擴張或縮小做某件工作的神經領域,強化或減弱大腦區域的神經連接,增加或減少特定大腦迴路活化的程度。也就是說,「相由心生」在大腦中看到。 舉一個實驗來說:比如說,請沒有彈過鋼琴的大學生練習用右手彈一個簡單的,五個手指就可以彈出的曲子,反覆練習一個星期後,請他們躺在核磁共振儀中,彈這個曲子。結果發現才一周的練習就使他們運動皮質區負責這五根指頭的區域變大了。這實驗還有另外一組受試者,他們也是彈這首曲子,但是在心裡彈,沒有實際去接觸琴鍵。這樣練習一個星期後,也請他們躺在核磁共振儀中,冥想彈琴。結果發現運動皮質區掌管五根指頭的地方也變大了,顯示冥想一樣可以改變大腦,不一定要實際動手做。 這個發現很重要,表示靜坐的修行者可以透過心智訓練,改變大腦的結構,使情緒因而改變。因此可以透過教孩子靜坐的方式,使他們專心,改變他們學習和生活的品質。 戴維森教授會走上研究冥想和大腦關係的路,可以說是因緣際會,他在哈佛大學念博士時,正好是美國越戰打得最厲害的時候,當時哈佛大學有好幾位有名的教授反戰,也有教科學的教授厭惡了西方物質文明的墮落後,轉向東方尋求心靈的平靜。戴維森因此去了印度和錫蘭,親身接觸到了靜坐禪修。一九九二年,他寫信給達賴喇嘛,請求他協助尋找高僧來做大腦的研究。達賴喇嘛是個有科學精神的宗教領袖,慷慨的答應了當時所有人都認為是匪夷所思的要求。 戴維森把這些高僧請到威斯康辛大學的實驗室仔細測量他們入定時大腦的情形:他播放婦孺淒厲呼救的聲音給喇嘛聽,發現他們有聽到,但是沒有動念;他也發現打坐時,大腦的新陳代謝會減慢,大腦血流量集中的地方跟我們平常人不一樣等等,可以說是第一個用現代科學儀器去了解禪修神秘的人。王陽明的「格物致知」大概也是同樣道理,當修練到某個程度時,明心見性,大腦豁然開朗,就了解宇宙萬物的道理了。 自從一九九四年《笛卡兒的錯誤》一書出來後,我們就知道心物不是二元論,而是一元,大腦受傷,人格會改變,大腦指揮著行為,而行為也改變著大腦,它是個循環(cycle),即大腦產生觀念,觀念引導行為,行為產生結果,這結果會回過頭來改變大腦。佛陀說「善念帶來善行,善行多了,這個人最後變成善人」,戴維森教授在大腦中讓我們看到這個機制了 | |